當一個人跟你說話時,把目光移開可能并不是故意無禮,只是認知系統超負荷運轉了。
一些人發現自己在與人交談時很難一直注視著對方的眼睛,*新的研究發現這不僅僅是因為我們感到尷尬。 事實上,大腦難以做到一邊思考如何應答,一邊還注視著對方。當人們保持眼神接觸而又試圖使用不熟悉的詞語時(研究認為 這兩種活動使用相同的大腦部位),這種感覺會變得更加強烈。
日本京都大學的研究人員對26名志愿者做了測試,讓他們一邊盯著計算機生成的臉,一邊玩詞語聯想游戲。當發生眼神接觸時,被試者覺得更難找到詞語之間的聯系。研究人員寫道,“盡管眼神接觸和語言處理過程看似相互獨立,人們在談話時還是經常避開對方的目光。這暗示著兩種過程可能會相互干擾。”
被試者在測試時看到的虛擬人臉要么目光直視,要么看向一邊。此外,詞語之間的關聯也有難有易。比如,想到與“刀”有關的動詞相對容易,無非就是“切”或者“扎”。而想到與“文件夾”有關的動詞則更難些,因為你可以打開、合上或者裝滿它。實驗發現,當有眼神接觸時,被試者需要更長的時間進行思考,但這只發生在詞語關聯較難時。研究者認為,這種遲疑說明大腦當時正超負荷運轉——同時處理太多問題。
我們當然可以一邊談話一邊注視對方的眼睛。這項研究只是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假設(雖然樣本數量很小):眼神接觸和詞語聯想這兩種行為利用同一個認知資源池(domain-general cognitive resource),而有時資源池會枯竭。
其他一些項究暗示了類似的情況:人們在進行眼神接觸時大腦會有點“方”。
去年,意大利心理學家Giovanni Caputo證明,10分鐘的眼神接觸就會改變人的意識狀態。被試者會產生看到怪物、親人、甚至他們自己的幻覺。
這種現象可能源于一種叫做“神經適應”(neural adaptation)的過程: 對于不變的刺激,大腦的響應會逐漸改變——所以當你把手放到桌子上時,你會立刻有感覺;但是放那兒一段時間后,這種感覺就慢慢減弱了。
在本研究中,被試者可能經歷著類似的“神經適應”過程。
所以你知道啦,當一個人跟你說話時,把目光移開可能并不是故意無禮,只是認知系統超負荷運轉了。
滬公網安備 31011702004356號